题记:
想采访金总不容易。他很忙,作为公司的当家人,从南国大地到东北三省,市场的硝烟中他一直是身先士卒;他很“凶”,电话里言语很少,见了面,也很难看到生意人惯有的笑容。
但就是这位老总,当我们好不容易“逮”住他,听他简单介绍完自己的故事,在简洁的语句里,我们还是感到了勇者的无畏,强者的彪悍。
有一句话:“有追求,人生才活得强悍”,我知道,这是追求者不息的信仰。
历史的沿革中,勇立潮头
说起常州减速机厂,算是武进经发区的老牌企业了。在那个火热的、全国上下大创业的岁月里,常减厂也曾是常州装备制造业的先进分子。
但是到了新千年的世纪之交,和许多老牌国企的命运一样,常减厂也开始了拍卖,希望在重组中获得新生。而我们要介绍的主人翁,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常减厂,并且改写了常减厂的历史,那是2001年7月13日。
两千万元拍下常减厂,金敖大才发现,当时的常减厂坏账就有一千多万,年销售收入只有九百万,一支一百五十多人的员工队伍,就那么熬着年收入七千元的日子。
我们不知道这位新的老板走进自己新领地的那瞬间的感受,我们也无从得知当年那些工人在命运转折点的期盼,但是,八年的时光流逝,常州减速机总厂用今天的新貌回答了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期待。
想到就要做到,强者的担承
金总话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内向”的老总。当年砸下自己创业多年积累的资本收购常减厂,第一年亏损八十万,由人推己,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个中煎熬。但是当我们想听听金总自己的表露时,他只是平淡地说:“没有亏损的行业,只有亏损的企业,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从车间到办公室,从面对员工到面对客户,这里面金总要做多少“功课”,刚刚改制的常减厂又有多少“作业”要恶补,现在常减厂的老员工依然能回忆起当年金总蹲车间,啃技术资料的情景。
中国人重承诺,“一诺千金”就是要说到做到。但是我们用“想到做到”来形容金敖大,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甚至不太会在员工面前许诺很多,可是他心里想的,他做到了。
到2008年底,常减厂预计总销售额将达2亿多元,员工平均工资收入也增长到三万余元。如今的常减厂有了新厂房、新办公楼、国家级的技术中心也在紧张筹备中。
话老理不老,做事先做人
常减厂现在有好几位副总、总工,都是从业资历深厚、在行业内名气斐然的专家。
从2001年接手常减厂开始,金总就在全国各地广纳贤才。
滕鲁湘:高级工程师,曾是河南洛阳某大型国有企业的总工,在非标机械制造领域有多项技改成果。为了请这位专家出山,金总是几赴洛阳,2005年春节,金总又出现在滕总的家里。经不住金总的“软磨硬泡”,2005年8月,滕总离开了洛阳舒适的家,不远千里,开始了常减厂的创业征程。
祝兵寿,也是一位言语不多的人。这位曾在南京某国营大企业厂负责技改工作的高工,也是金总几次邀请才来到常减厂,现在祝总把家都搬到了常州。我们很好奇两位如此“惜言”的老总如何沟通。祝总给了我们他自己的见解:“我轻易不去麻烦金总,他交代给我的任务就是我的事情,除非确实困难需要金总来协调,一般我都是完成任务后直接报告给老总,而不是让金总来替我做作业。”
常减厂的另外一位副总和金总的认识多少有点戏剧性。王伟庆,当初金总准备接手常减厂的时候,王总是金总生意往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在跟金总对账的时候,王总仔细研究账目,从金总手里为自己的企业割算了几十万元。正是王总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了金总的赏识,接手常减厂后,这两位“不打不相识”的伙伴并肩走到现在。
他们为什么都愿意在常减厂工作呢,我们在采访金总的过程中,金总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他做企业的理念:做事,先做人。常减厂为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展示实力的舞台,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赖,也许这就是滕总和祝总最愿意表达的感受吧。
“现在几位老总各负其责,公司就在有序地运转,我也可以安心地谋划企业的明天”,金总说这些句话的时候很轻松。
也就是这位我们看起来很“凶”的老总,心地却又很柔软。几年来,常减厂先后向市慈善机构捐款一千多万元、在连云港出资五十万元建造了希望小学。2008年,厂里员工黄某得了急性肝坏死,金总先让员工送去了几万元钱,又为其料理身后之事。
现在常减厂的员工买房子手头紧张,找金总借;想买车子缺钱,还找金总借。就在我们和祝总聊天的时候,这位不善言谈的工程师告诉我们,金总每年都在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而这些事情,知道的人很少。
原来,走近了看,这位不苟言笑的老总不仅以博大的胸怀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使命,在员工心里,也是最大的靠山。
危机,就是困难加机遇
2008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事,到2008年,金敖大接手常减厂已经七年了。人们常说“七年之痒”,那么金总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金总坦言,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压力肯定是有。但是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常减厂已经培养出一批骨干队伍,已经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已经形成了别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在研发新品上努力,在节能降耗上持续,不断挑战更高端的市场。
困难,也许就是机遇。“我们一直在专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金总这样说。
为了“练内功”,常减厂广泛开展了内训工作。联合相关职业院校,组织公司近四十名业务骨干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组织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企业精英特训营”。目前,常减厂还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ERP系统,今后,所有的管理将真正的流程化操作。
2008年的冬天到了,2009年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成功,就是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
1976年高中毕业,成为农机厂的一名工人,1987年自己办厂做起了环保设备。从租别人的厂房,“螺蛳壳里做道场”,到现在气派的办公楼和现代化的厂房,金总走了三十多年。
现在已年过半百的老总,其实是家里的幺儿,父亲曾做多年的基层干部。如果不曾对自己的人生有过斑斓的憧憬,如果不曾将“专注”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今天的辉煌的。
我曾试着问金总成功的秘诀,金总只说了一句话: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
但凡创业的路总是艰辛的吧。那么漫长的前行,那么坚定的执着,我们除了敬意和祝福,也有更多的感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