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武进 > 正文
全面进军现代化科学建设新武进
http://www.wjsh.org.cn         2009-1-5         阅读:4814 次          常州市武进区企业发展协会
武进隶属江苏省常州市,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素有“鱼米之乡”、“江南明珠”的美称。近年来,武进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确立“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挑大梁、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当先行、在全国县区竞争中占前位”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科教优先、富民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积极推进质量速度并举的高效发展、经济社会同步的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强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态势。
 
    在最近的全国百强县(市、区)评比中,连续三年蝉联第8位,200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7年成功摘取国际花园城市金奖,2008年荣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区)第一名。当前,全区人民正意气风发进军现代化,众志成城建设新武进。

  一、围绕产业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努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快”来带动发展质量的“好”,以结构效益的“好”来支撑发展速度的“快”。一是积极推进有效投入。制定实施了“三年投资超千亿”计划,连续开展了“加快有效投入年”、“上台阶、争一流”竞赛等活动,2006-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入超过了前六年的总和,实际到帐外资超过了前四年的总和。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天、百兴、常发等9家企业进入“中国民企500强”,美国通用、德国博世、日本三菱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等优秀企业落户武进。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实施“创新型武进”建设,重点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五大高新产业及其18个产品群,全面加强产学研联合,与中科院、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一大批着名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2007年,全区已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4家,科研机构110家(包括2家国际研发机构),创业投资公司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三是积极推进集聚集约。按照“三集中”的要求,全面推进“三城三区一中心”板块建设(即常州科教城、太湖湾旅游度假城、西太湖生态休闲城、开发区、重点工业集中区、重点产业集群和市场物流区、武进中心城区),加快提高产业集聚、发展集约水平。目前,常州科教城有6所高校、8万学生,并有79家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入驻,已成为人才培训、科技研发的首选之地。太湖湾旅游度假城、西太湖生态休闲城临湖亲水、风光迷人,成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希望之地。武进高新区、经发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功能服务配套齐全,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应选之地。中心城区纺织城、汽车城、亚邦医药物流中心等市场兴旺、人气集聚,成为投资现代服务业的黄金之地。各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纺织、灯具、强化木地板、轨道交通等特色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湖塘镇、邹区镇、横林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纺织面料之都”、“中国灯具城”和“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

  二、坚持城乡统筹,促进现代新城的崛起。坚持一手抓城市化,一手抓新农村,全力打造长三角独具优势的宜居之地、现代之城、魅力之区。一是规划城乡一体做。坚持规划优先,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规划设计,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先后编制了《武进发展战略规划》、《武中分区规划》、《武南分区规划》、《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概念性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开展了乡镇规划修编,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科学引导城乡建设。二是设施城乡统一建。制定实施了“城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近三年已完成投资近250亿元。坚持交通先行,目前全区拥有公路总里程2597公里,“十纵十横”路网骨架和“一纵三横”高速网络已基本形成,“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各镇行车半小时到中心城区、15分钟到高速公路道口。全区14个镇和2个开发区全部接通长江水,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天然气已通至全区各镇,覆盖区域超过800平方公里。三是环境城乡一样美。中心城区功能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天地广场、淹城森林公园、武进客运站等大量生活设施日益完善,假日酒店、富克斯流行广场、花园商业街等大批现代商贸设施竞相登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气象已基本呈现,集聚和辐射作用日益增强。新农村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20字方针,采取新建型、整治型、拓展型、完善型等方法,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已有288个村与1680个企业结对共建,企业协议资助资金达2.53亿元。组织实施“三清一绿”和“五化三有”工程,村村镇镇呈现出一派绿树掩映、花果飘香、小桥流水的迷人景象,涌现出了雅浦村、五一村等一大批新农村示范村。

  三、狠抓生态创建,促进生态文明的彰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不停步,近三年累计投入环境建设与保护资金53.3亿元。一是开展生态创建。在2006年提出了环境建设“三年跨越三大步”的奋斗目标,即2006-2008年先后创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生态区,目前,前两步已经顺利实现,今年有望创成全国生态区。二是加快环境整治。积极实施家园、蓝天、清洁、宁静等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废气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水环境整治,2007年关停并转了203家化工生产企业,完成河道清淤135公里,全区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十大工程”建设,2006年以来新增绿化面积6.3万亩,城在绿中、满目苍翠的花园城市特色逐步显现。三是厉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建成投运垃圾焚烧发电厂,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2007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

  四、立足民生幸福,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经济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上,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一件件办好。一是大力推进百姓致富。鼓励创业富民,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达6.5万家,平均每5户人家中就有一个老板,注册资本总计达341亿元;促进就业富民,每年免费培训农民工近万人,城镇、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97.3%和92.5%;落实政策富民,每年直接支农惠农财政补贴达1500万元。2007年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0355元和9911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2.2%。二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2007年全面完成停车场建设、天然气推广、农贸市场改造、老小区改造等30件为民实事,今年又实施了“三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公交建设、农村路桥改造等新30件实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不断提升。三是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动迁居民安居、困难群体帮扶“三大工程”,16.7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体系。积极推行“五保合一”,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7%。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募集各类慈善基金总额已超过5亿元,五年来发放慈善救助金已达7600多万元,救助人数达4.3万户。四是大力关爱新市民。开展了首届武进新市民节,建成了一大批蓝天学校、外来工公寓,积极实施外来工就业指导、权益保护、医疗救助,全面营造“尊重新市民、关爱新市民、帮助新市民”的浓厚氛围。

  五、追求全面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的提升。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切实强化和谐社会建设,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努力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一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社会事业三年行动纲要》,着力抓好总投资近30亿元的70个社会事业重点建设项目,先后建成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职教中心等公共文教设施,三级卫生保健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全区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实现“村村有”,数字电视“户户通”全面推进,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区”和“体育强区”。二是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事事当争第一流”的争先文化、“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协作文化、“承诺七分做十分”的诚信文化、“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文化,把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武进现代化建设中来。大力开展文明城区创建,积极推进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近五年获国家、省级奖励的文艺作品分别达到32个、320个,阳湖拳、留青竹刻、乱针刺绣等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常州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太湖湾环球数字欢乐谷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三是全面加强平安法治。全面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有效建立了“大防控”格局和“大调解”机制,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提高为96.7%,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村委会和居委会自治达标率均达到99%,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区上下呈现出党群和谐、干群和谐、政商和谐、新老武进人和谐的生动局面,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宁的有效统一。

行业组织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隐私保护 | 版权说明 | 管理登陆
武进工商联 Copyright (c) 2003-2006 www.wjsh.org.cn     技术支持:常州顺业网络     苏ICP备1201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