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作息极其规律的人,每天的时间在家里、办公室、工地(售楼处)度过,三点一线,周而复始。
6点晨起,先做15分钟床上保健操,洗漱后,两杯温水下肚,开始诵念佛经45分钟,再打20分钟太极,7点半早餐,8点15分到办公室。
上午无论多忙,都会回到办公室,和员工一起吃午饭。午休时还要诵念佛经10分钟。晚上一般不在外应酬,8点半浏览报纸,9点再打会儿太极,10点半就寝。
这就是赵明,江苏创业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称为学佛之人,他坦言:人很多时候是被自己束缚而受累,应该懂得放下;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了。
心态——
“不争做百强,我要做百年!”
没有一个企业不想做大做强的。很多人的做法是,先求大,再变强。
赵明不这样做。
他摆在第一位的想法,永远是先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在他看来,“优”乘以“大”才等于“强”。即便“大”到1000个亿,如果“优”是0,那结果还是等于0。
“不争做百强,我要做百年。”赵明说,做人,做企业,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如果一时贪大求全,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创业地产12年的创业历程,正是按照赵明一贯的思路走过来的。成立后的第5年,即2002年,“创业”实行了企业转制。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开发了机械新村、光华苑、清潭嘉苑、丰乐公寓、晓柳安置区等一大批住宅、商业用房,成为本土举足轻重的房地产企业。
一批纪录在此诞生:常州首座高层住宅的领衔者——“新天地花苑”,常州首个符合国家生态住宅标准的小区——“盛世名门”,相继在赵明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变为现实。
但在外人看来,“创业”似乎一直在“小打小闹”,并未有多少“大动作”。甚至有人分析,这与掌门人赵明保守、一味求稳、缺乏冒险精神的性格有关。
“其实,我很有进取心,开拓性更强。”
采访中,赵明这样回答。早在2004年,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赵明感到,常州住宅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高档次、高品质的楼盘少之又少。如果跟其他开发商就此“拼杀”,必然两败俱伤。
其时,常州的房地产虽然蒸蒸日上,但只在居住社区搞开发,城市功能性的商业地产不多见。当武进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一座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城的设想时,赵明敏锐地洞察到:一个难得的机遇来了!
他找到决策者,把酝酿已久的方案和盘托出,一个在武进中心城区上规模的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功能项目,通过商业地产的理念准确地传达出来。
而在此之前,他已着手品牌招商、外出考察等工作。“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赵明说,这话一点不假。2007年9月,常武地区一艘商业地产“航母”——新天地不夜城正式启动。
项目一开盘,就获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赵明涉足商业地产,并不是纯粹的冒险之举,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这与他一贯的性格和心态是吻合的。
赵明常爱把自己比作一辆公共汽车上的驾驶员。
他说,企业就好比一辆公交车,他是司机,掌握着这辆车的方向。员工好比那坐车的人,如果你觉得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还可以,车里冬暖夏凉,在宽阔的马路上行得还稳健,那么,欢迎你来搭乘这辆车。
公交车沿路有很多站点。如果你觉得这辆车坐得不舒服,或者开得太慢。那么,坐车的人可以随时喊停下车。不过,赵明强调,凡是坐他“车”的员工,都一定能保证安全第一。“我宁可开慢些,也要稳一点。”
这是一种责任。
赵明说:“员工相信我,才会跟着我一起创业、拼搏。安全,是我必须给他们的第一承诺。”
在“创业”的大家庭中,赵明总是努力为每一名员工创造平等、宽松、良好的创业环境。
他认为,文化就是力量。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拼搏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内因是这个团队一直孕育、雕琢、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敬业、忠业、兴业。
“用‘薪’留人,更要用‘心’留人。”赵明的用人之道简单实用。
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见一斑。
在赵明的办公桌对面,从来不放椅子。如果有员工来,他总是会与他们一起坐到旁边的一张会议桌前说话。因为他觉得,他们都是“创业”的一分子,彼此应该平等交流;从楼盘的命名到办公楼的装潢设计,从住宅的环境布局到房型的设计,甚至一条企业广告语的拟定,都是员工参与的结果;公司每年的外出考察,普通员工、中层干部乃至老总,都一视同仁;每次开会,赵明第一句总是“各位同仁”,每次外出,他总会带礼品回来与全体员工一起分享。
采访前夕,赵明刚从加拿大归来。一个多月时间,让他这个学佛十多年的虔诚者,在加拿大慢节奏的生活氛围里潜心诵经膜拜,感念佛学博大精深,芸芸众生潮起潮落,惟有佛报平生。
但一回到公司,当他听说有贫困生马上开学需要费用,立刻就叫人安排结对资助。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企业改制以来,创业地产已为贫困学生、慈善机构、警民共建、体育事业等群体和公益性机构捐款近2000万元。
在赵明看来,做一个好人,先要有好的品质,有一颗善心。
当初创建企业时,赵明取“创新、敬业”之意,将企业命名为“创业”,就是希望创业的员工都能有一颗善心,以诚信为本,创新为先,成就一番事业。
现在赵明做到了。对于慈善,他愿意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
赵明说,不能等到企业大了,才想起做慈善。一个人想不想奉献爱心,与企业的利润、规模没关系。改制的第二年,企业仍处于负债状态时,赵明就带领他的员工一起投身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随着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并壮大,赵明奉献爱心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赵明说:“佛教化仁慈,出钱资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自己赚到钱当然要更开心。”
这可能不算是一次真正的采访。因为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有一大半时间,我们都在听赵明说“佛”,谈他对佛的理解,聊他对人生的感悟。
赵明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懂得得与失的人,一个学会收放自如的人。
人是需要有一点信仰的。他说,自己学佛已多年了,倒不是因为迷信,而是因为在佛中,蕴含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
佛家有云,内心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拥有大智慧,而大智慧是要靠悟出来的。言谈中,我们发现,主人公将悟得的道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了他生活的点滴中,并努力寻求一种静水流深的大智慧。
这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