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http://www.wjsh.org.cn         2016-8-15         阅读:6309 次          常州市武进区企业发展协会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武发〔2016〕211号)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区委各部委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区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全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点任务,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整体提升我区生产力水平,为 “强富美高”新武进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矫正供需结构错位和要素配置扭曲,促进供需新平衡。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完善配套政策,营造活力迸发、规范透明、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坚持供需结合。把破解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供给侧发力,以创新有效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释放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

坚持立足实际。既关注存量更注重增量,以增量带存量,以存量促增量,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结构。

坚持积极稳妥。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时机、节奏和力度,做好各种预案,防范各类风险,防止经济增长出现过大波动。

(三)工作目标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经过3年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新的发展动能持续壮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各类市场风险总体可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显着改善,生产经营成本和盈利水平回归合理,公共产品和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再经过2年的努力,到“十三五”末,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显着提高,形成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体系,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化解过剩产能。到2018年底,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阶段性目标任务,在印染、纺织、铸造等其他传统行业退出一批落后低端低效产能,“僵尸企业”分类处置基本完成,其中2016年化解钢铁产能50万吨、水泥产能30万吨,淘汰落后低端低效印染产能1.8万吨、铸造产能0.3万吨。到2020年底,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初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压减房产库存。到2018年底,全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力争控制在11个月以内,其中到2016年底,全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以内。到2020年底,全区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产品结构基本合理,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体系基本建立、提增全区住有宜居水平。

防范金融风险。到2018年底,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30%左右,各类法人金融机构和地方新型金融主体杠杆率均符合监管要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符合置换条件的政府存量债务全部置换为政府债券,其中2016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8%左右,按期完成当年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计划。力争到2020年底,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35%以上,各类法人金融、类金融企业资本状况符合相关监管要求,政府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各类杠杆风险有效管控。

降低企业成本。到2018年底,企业成本有效降低,其中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网络计量检测费、粮油储存品质鉴定检验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区失业保险费率由现在的2%降至1.5%。到2020年底,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活力和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减轻企业成本负担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及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补齐发展短板。到2018年底,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改善出区通道通行能力;新增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1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0根,农村光纤覆盖率、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率分别达到95%和65%;民生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改造各类棚户区(危旧房)1.1万户,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养老、劳动保障等资源布局更加完善合理;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70%左右,农业机械化水平在90%左右。到2020年底,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层服务设施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全区、惠及全民的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在钢铁、水泥等行业,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在纺织、印染、铸造等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技术改造,加快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在化工等行业,提高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标准,推动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重点开展小型化工、塑料、印染、铸造、电镀等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全面清理违法违规产能。坚决取缔违法产能,组织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对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依法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全面清理违规项目,对产能过剩行业未按土地、环保、投资管理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关手续或手续不符合规定的违规项目,由各镇、开发区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清理。

推进产业转移。发挥南北共建产业园区载体作用,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与产能合作。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其它中西部地区产业合作。加强优势产能国际合作,重点推进过剩产能行业及传统产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充分利用区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全区 “僵尸企业”调查工作,准确识别企业不同类型,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推进分类处置,有效盘活发展资源。鼓励支持各类资本依法参与“僵尸企业”重组。建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妥善解决好兼并重组、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

(二)推动化解房产库存,着力引导健康发展

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出让机制,把控土地源头,合理控制土地供给增量,支持未开发用地转型利用,研究制定已出让但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房地产用地回收方案。合理调控商品房市场供给,调整优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制度,优化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培育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加大房地产开发经营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进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增强市场去化能力。着力推行货币化和商品房安置方式,鼓励通过货币化安置补偿等方式加快对被征收居民的安置,鼓励本区农民在武进区范围内上城(镇)购房、外来人口购房落户。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规划条件许可前提下,允许已建及在建商品房项目适当调整房屋用途和套型结构。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商业地产改造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将库存商品房改造用于发展养老、旅游等项目。

稳定住宅类商品房消费。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房地产交易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用好用足住房公积金,扩大制度覆盖面,降低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税收负担。

(三)推动实施债务管控,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主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可交换债及可转换债,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开展并购重组。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融资、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科教城、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扩大境外融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行政府债务余额限额制度,加快置换政府存量债务,强化新增债务资金使用管理。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和市场化运作,大力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推进PPP模式,鼓励政府存量债务项目改造为PPP模式。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落实差别化金融政策,改进信贷审批流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等信贷支持,加大对企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深化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转贷资金运行模式。有效防控各类债务风险。

(四)推动降低企业成本,着力减轻经营负担

合理降低企业用工、物流成本。降低失业、生育保险费率。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规范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

进一步降低用能、用地成本。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用气、用电成本。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方式,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各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润目标,降低贷款利率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对优质企业降低贷款执行利率。优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介机构收费行为。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按有关规定免征一批政府性基金。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落实好购置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外贸发展相关出口退税政策。

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申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降低专利技术的市场化运作成本。

(五)推动补强发展短板,着力扩大有效供给

推进基础设施专项工程。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等“铁公水空”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孟河、新沟河、永安河等重大水利工程和重点地区防控除涝工程建设。构建能源供应及输配体系,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武进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慧武进”,推进光网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智能化等服务平台。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管网重大工程、海绵城市等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建设形成“一带一城一园三中心”的物流产业总体空间布局,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供应链物流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物流转运基地。

推进民生保障专项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等工程建设。强化托底民生保障,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着力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全面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省内异地就医一卡通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生态绿城、低碳城市等重大工程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专项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职业教育能力提升等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加强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和新型技能人才培育,实施人才智力载体扩容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全面打响“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品牌,加快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开展全区新一轮经济薄弱村扶持,持续加大村级基本运转保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经济薄弱村农村生态保护补偿提标政策;大力实施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精准扶贫计划,加大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生活帮扶,完善政策兜底。把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同扩大有效供给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提高脱贫质量,加快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全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推广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中之重的任务,区委、区政府及时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区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统筹组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

(二)完善推进机制。各牵头部门要分别制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施方案并推进落实,有关参与单位要各司其职、主动配合,全力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各部门要及时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全面落实产业、金融、财政、用地、用电等政策,并根据我区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要强化考核督查,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做好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要积极宣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典型、企业案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28日

行业组织
 
 
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隐私保护 | 版权说明 | 管理登陆
武进工商联 Copyright (c) 2003-2006 www.wjsh.org.cn     技术支持:常州顺业网络     苏ICP备1201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