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策引导外,更应发掘民营企业与村庄和村民之间的内在联系——
武进开展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可谓因村制宜,因势利导,应运而生!市长王伟成说,看了武进的新农村建设,等于给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一课。把1000家企业和100个村联合起来共建新农村,这就是创新!没有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没有干事业的激情,没有悟性和韧劲,就没有这样的创举!
事实上,把村企共建放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时,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解决了民营企业如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民营企业依托村落逐渐发展壮大,村庄给予了民营企业支持,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也不忘回报家乡父老。武进民企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与村庄、企业与村民关系逐渐得到加强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民企出资帮助改善村庄道路,改善村民的社会福利,投资项目带动村民共富,改善和发展教育,是企业回报社会、回报村庄、回报村民的举动,实质上则是企业与村庄、企业与村民那种血脉相连、息息相关的内在机制的必然结果。正是这种内在的机制,决定了武进民企必然会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潮。 作为民营资本,投身新农村建设也是自身拓展发展空间的有益探索。随着多数产业和行业已进入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发展阶段,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着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等问题。然而,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各方面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广大农村资源要素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消费市场广阔等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新农村建设方面一些项目的发展空间对民营资本的进入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民营资本加速向农村延伸既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有效途径,也是民企拓展发展空间、追求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
武进“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民营企业不仅可以参与新农村建设,而且还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调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要注意利用政策进行引导外,更应发掘民营企业与村庄和村民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机制。这种机制一旦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营企业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匮乏的问题。
武进“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建立了一种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建现代农村和谐社会的模式。主导在区,主抓在镇,主动在村,民企支持、村民参与共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是“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的成功经验。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提高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充足的资源要素投入作为后盾和保障。当前,政府有限的财力只能用于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应由公共财政承担的内容,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只能是在农民完成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之后,才会用于其它方面的建设。因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武进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雄厚的优势,调动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形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力量,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共建局面。
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愿景,就是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上,民企的不断发展,为村庄构建一个和谐、良性的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在村庄公共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企业与村庄和村民则实行了重点突出、分工合作的和谐共建模式。在长虹村,一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村相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投入,并由村庄来进行管理。但在建设高水平的纺织城项目上,百兴集团作为主要建设和投资方,实行企业化管理。这种既突出重点又实行分工的和谐共建,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较好地发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效率。